大棚育苗技術電熱溫床育苗的結構與原理
1. 結構與原理
利用特制的電熱線加溫土壤進行蔬菜育苗的方法,叫做電熱溫床育苗。目前所用的電熱溫床,主要有兩種形式:一是在原有陽畦的基礎上,于畦內埋設電熱線,成為電熱溫床。二是在塑料大棚內做育苗畦,并埋設電熱線,成為棚內電熱溫床畦。
電熱線是由電熱絲、塑料絕緣層、引出線和接頭等部分組成。其電阻大,當接通電流時,可以把電能轉變成熱能來加熱床土,提高床溫。利用電熱加溫和釀熱溫床、火道溫床相比,床溫升高快,且溫度高低易于控制。因此,使用方便,育苗的成功率高,秧苗素質也好。缺點是設備投資大,耗電量也較大。
2.電熱溫床的建造
⑴ 電熱線和控溫儀
這是電熱溫床的重要器件。目前使用較多的電熱線有上海產的DV系列電熱線和北京電熱線廠生產的NQzV/V農用電熱線。上海DV系列電熱線有較多的型號(表7),工作時電熱線表面高溫度低于40℃。北京產NQzV/V農用電熱線,功率有1100和2200瓦兩種,表面高溫度為50℃。
控溫儀是電熱線通電加溫時溫度控制儀表,可以自動控制床溫,又能節約用電,好是與電熱線配套使用。上海產Ka-1型溫度控制器,在土壤加溫時進行通斷式自動溫度控制。KWD-K組合箱式溫度控制器,是KWD溫度控制器的擴充組件,配有三項閘、交流接觸器等,增加了負載,適于較大面積控溫使用。多數控溫儀的控溫范圍為10~15℃,適合育苗使用。
(2)電熱溫床的結構
為了提高電熱溫床的保溫效果,減少熱量損失,節約用電,電熱溫床好設在塑料大棚內,并在電熱線下鋪5厘米厚的馬糞或麥秸草等作為隔熱層,減少熱量向下傳導的損失。播種床可在電熱線上鋪10厘米左右的營養土,或使用育苗盤播種,可把育苗盤放在電熱線上。分苗苗床,則可以把育苗缽直接擺在電熱線上。苗床上再扣小拱棚,夜間再蓋草苫保溫,效果更好。如果是單獨建立溫床育苗畦,也可按此要求把陽畦加以改造,即先將畦土取出15~20厘米,把畦面踩平,其上鋪設隔熱層和電熱線,再填入培養土。
(3)電熱溫床設計中有關數據的計算公式:
苗床面積(平方米)=苗床長(米)×寬(米)
總功率=育苗面積×功率密度
功率密度指1平方米需要的功率瓦數。單位是瓦/平方米。據山東各地使用的經驗,陽畦電熱溫床,育果菜類秧苗,功率密度為100瓦/平方米,喜冷涼蔬菜為80瓦/平方米。如果配合使用控溫儀,功率密度可以大些,反之則小些。
山東濟南等地標準陽畦為長22.5米,寬1.5米(包括畦墻30厘米),實際使用面積可按22米×1.2米=26.4平方米≈27平方米計算。
標準電熱溫床總功率=100瓦/平方米×27平方米=2700瓦
所需電熱線根數=電熱溫床總功率/每根電熱線額定功率(取整數)
線行數=(電熱線總長度-苗床寬度)/苗床長度
布線的間距離=苗床寬度/(布線行數-1)
布線間距在大棚內的苗床可為等距的。但在陽畦苗床中,因畦內溫度不勻,布線間距應稍加變動,在靠近畦子南側的地方,因地溫低,間距可縮小一些;靠近畦子北側的地方地溫較高,間距可放大一些。根據經驗,14行電熱線的間距由南側向北側分別為:2、2、6、6、l0、10、10、14、14、14、10、10、10、2厘米。
(4) 電熱線的鋪設方法
鋪設電熱線前,先按設計計算的布線間距,在苗床兩端固定好小木樁。從一端開始將電熱線往返繞在木樁上,要求把電熱線拉緊伸直,并緊貼地面。電熱線接頭線都從苗床的一端引出,便于連接電源。一條電熱線鋪設到后不夠往返一個來回時,可根據剩余長度在苗床中間插入兩根木柱將其引回,下一根電熱線可以在前一根線拐回之處拐進去,繼續鋪設。全床電熱線鋪完后,用萬能表檢查電熱線是否暢通,如無問題,需要填培養土的填好培養土,整平畦面,拔去木樁。放育苗盤或營養缽者,在電熱線上覆土厚度為2厘米。
(5)控溫儀的安裝
控溫儀背面有三個插頭,其中電源插頭接220伏電源,供儀器工作用電。右面為感溫探頭插孔,連感溫探頭,感溫探頭插到苗床土壤中,隨時測定床土溫度。探頭線長度不夠使用時,可以從中間剪斷接一段導線,但長不得超過100米。另一對接頭將儀器串聯到線路中。控溫儀應放在清潔干燥的工作間中,切勿放入電熱溫床中。假如所用電熱線較多,可用三相380伏電源供電,但接線要用三相四線制,使每根電熱線仍是220伏電源供電。接線時先把電熱線分成三組,好每組電熱線數量相同,同一組內各根線并聯兩個接端,一頭一尾。然后把三組尾線一起接電源零線,另三個頭則分別接接觸器的三個下觸頭,接觸器的三個上觸頭則與三相開關相連,接觸器線圈也以380伏為好。因每個控溫器控制電熱線功率不能超過2000瓦,故電熱線數量多時,中間需加交流接觸器。
線路安裝結束后,用電表檢查全部線路,驗明線路無故障后,方可通電使用。
如果沒有使用控溫儀,可直接將電熱線并聯到電源線上。